
作者:松江租赁房公司戚丽君
抓住80年代小尾巴的我,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小乡村里,一条宽阔的黄浦江,把这个城市分隔成了城市和乡村。我住在江南面,过江需要到渡口乘坐摆渡轮船,江边有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摆渡口,名叫米市渡。
米市渡乍一听名字不够洋气,但它是当时浦南人往来城乡的交通要道,相当受欢迎,也说不准何时有的名字。
即使我有二十多年没乘坐摆渡轮船,小时候乘坐轮渡的景象还是历历在目,印象清晰。虽然我出生在偏远的小乡村,但丝毫不影响我们进城采购,对城市的向往。因为爸爸有个还不错的工作,所以在90年代中,爸爸经常开着小汽车带我和妈妈去渡口乘轮船进城。

90年代的路面并不宽,也不平整,路上汽车排着队等候,路边还有小商贩吆喝这卖茶叶蛋和粽子等小食,不远处有个公交车站点,车上下来的乘客基本也是等着摆渡进城的,远处江上汽笛声声,岸上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等轮渡停靠可以上船后,指挥汽车先行上去停靠,车辆开上船的瞬间,发出一声很大的响声,对当时幼小的我来说,着实吓一跳。小时候的想法总是异想天开,总是很怕车子开到江里去。等汽车放行完毕,工作人员指挥行人上船,一次可载汽车大约10辆,乘客百余人,每渡来回大约半小时。在我印象中,周围的声音嘈杂,混合着人声、广播声、汽笛声、海浪声。等轮船到岸停靠,行人先下船,通常能看到黑压压的一大片人群,都迫不及待地挤上等候在岸上的公交车,谁都不愿意等下一班车,使使劲往车上挤。

在浦南80、90后的记忆里,那时候的米市渡口就是张泽、泖港、新五往返城乡的必选之路。它连接着南北,连通着人们的未来。孩子到城里读书,年轻人去城里工作,轮渡每天载着汽车,载着男女老少,日复一日,人丁兴旺的米市渡是当时的独特风景线。

后来随着城市规划的建设,2002年底同三国道上海段竣工通车后,汽车对米市渡摆渡的需求降低,人们也选择更加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。2012年6月10日下午6时40分许,位于车墩镇来往于黄浦江两岸的米市渡轮渡,在运行了130多年后正式停运。百年古渡,在经历了繁华沧桑后,终于卸下了历史的重任。

百年古渡虽然已不运营,但随着城市新一轮的规划开发,米市渡华丽变身,2018年底米市渡松南郊野公园向广大市民、游客开放。虽有遗憾,但也庆幸。遗憾的是未送别米市渡最后一船,庆幸的是在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,它还能保留原有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