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cial responsibility
党群工作
【寻“味”中国年】镌刻在时光里的年俗印记
发布时间:2025.03.07 浏览量:839

1.jpg


腊月的风裹挟着丝丝寒意,昨日中午外出觅食,才发现家门口商业街好多店铺都已经关了门,也有些店铺趁着过年开始新的装修,我才意识到距离过年也就只有一周了。


好多人都在感慨:过年,没有了年味!我想发感慨的人,许是有了一点年纪的,他们念念不忘儿时过年的滋味:买新衣服,剪头发,总是高高兴兴,心里满满的期待;一家人团聚,左邻右舍窜门,和同龄小伙伴们追逐打闹,放烟花爆竹点鞭炮;长辈们大扫除修剪花花草草,忙里忙外煮年夜饭……年味,承载着逝去的时光,无论岁月变迁,都始终是烙印在人们心底的独特记忆。


与我而言,充满年味记忆的是从爷爷奶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浓香。奶奶做鳝丝堪称一绝,她熟练的处理鲜活鳝鱼,切成均匀丝状。锅中热油,放入葱姜洋葱,鳝丝入锅“呲啦”作响,翻炒后加入酱油、糖与清水,小火慢炖。待汤汁逐渐浓稠,撒上葱花,最具灵魂的时刻必须是——将用猪油爆炒好的酱汁淋上去,瞬间,浓郁香气扑鼻;笋干烧肉也是我们家永不缺席的美味,以前家里食物有限,过年吃一顿笋干烧肉,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。奶奶总会在这时,一边给我们夹菜,一边讲起那些年的故事。“那时候啊,每次吃饭,大家都舍不得多夹肉,都挑笋干吃,就想着让肉能多留几天。可即便如此,每一口都吃得特别香。”奶奶的眼神闪烁着细碎的光芒;八宝饭在我心里,就是年夜饭里最甜蜜的存在,寓意“团圆美满”。软糯的糯米包裹着香甜的豆沙,还有各种坚果的醇厚口感交织在一起,每一口都是甜蜜与幸福;没有包汤圆的新年是不完整的,虽然我不是汤圆选手,但全家围坐一起包汤圆的欢乐场景却有神奇魔力,足以驱赶冬日的寒冷。煮汤圆时,看着它们在锅中翻滚,仿佛生活也在这热气腾腾中变得圆满。


一勺喷香的洋葱鳝丝,一盘酱汁浓郁的笋干烧肉,一口软糯的八宝饭,是柴米油盐的生活滋味,也是时间与情感缓缓流淌的人间至味。


小时候,每到春节前夕,爸爸总会将一些鞭炮烟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奶奶家,那模样,仿佛藏着一年的欢喜。可这却让奶奶提心吊胆,她整日念叨,眉头紧蹙的样子,现在回想竟是那样可爱。


过去,吃顿好的是一年难得的奢侈。如今,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大家过年喜欢上饭店去吃,年夜饭菜品琳琅满目,这一道道菜已不再是稀罕物,但奶奶做这些菜时的用心,还有那些伴随着菜肴的故事,始终没变。一家人围坐,吃着这熟悉的味道,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虽不富裕,却无比温馨的旧时光。


平日里,家人各散一处,只有年,把家人凑得整整齐齐。我们整整齐齐地坐在一块,时而被小品逗得捧腹大笑,时而回忆着小时候成长中的趣事,你一言我一语,那些平时未曾言说的,在这一刻都尽情流淌。

  • 上海市松江区仓丰路1079号
  • 021-57827361
微信扫描二维码
关注我的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电话: (+86) 021-578273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