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cial responsibility
党群工作
【“国之脊梁”读书会】“嫦娥之父”欧阳自远:想看看月亮另一面
发布时间:2025.06.20 浏览量:750

11.png

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好设计,同时向公众传递我们的科学价值观。我们科学家肩负的是航天强国的梦,那么就不得不忙。


——欧阳自远


序言: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,也是最懂得幸福、最享受幸福的人。”奋斗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。所有的奋斗者,都是新时代的楷模。《国之脊梁: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》通过《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团队亲身采访、深度挖掘,精选了30余位科学界功勋模范人物,既有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国家优选科学技术奖获得者、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,又有“好看奋斗者”称号获得者。行政工会组织开展《国之脊梁: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》主题读书会,本期内容由集团公司朱玮带来“欧阳自远”的故事。

“嫦娥1号”是英雄

欧阳自远是中国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领域奠基人,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,后赴苏联深造。他深耕陨石研究40年,建立中国首个天体化学实验室,却在61岁时跨界担纲“嫦娥工程”首席科学家。面对国际技术封锁,他带领团队从零构建探月工程体系,2007年“嫦娥一号”成功绕月,实现中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;2020年“嫦娥五号”带回月壤,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。这位“嫦娥之父”用地质锤敲开了中国探月的大门。

我心中的工匠精神

欧阳自远的工匠精神是“坐冷板凳四十年,只为探月一击”的坚守。1978年美国赠送1克月壤,他带领团队用0.5克完成30项研究,发表14篇论文;筹备嫦娥工程期间,他跑遍全国14个省市调研,手写20万字可行性报告;77岁时仍熬夜审核“嫦娥三号”落月轨道参数,连月壤采样机械臂的毫米级误差都亲自验算。这种“把冷门做成热门”的执着,“用地质思维破解航天难题”的创新,正是工匠精神中“学科无边界,报国无终点”的生动注脚——不是被动适应岗位,而是主动用专业为国家开拓新领域。

结语

我愿以欧阳自远为榜样,在岗位中践行“跨界不跨心”的奋斗理念,把精研细究的专业精神与企业所需的使命担当结合,让工匠精神在城市建设、科技创新中绽放光彩。以学习“探月逐梦”的豪情,在新征程中勇当开拓者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实干根基。




  • 上海市松江区仓丰路1079号
  • 021-57827361
微信扫描二维码
关注我的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电话: (+86) 021-578273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