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cial responsibility
党群工作
【“国之脊梁”读书会】现代桥梁奠基人茅以升:心中有另一座桥
发布时间:2025.08.01 浏览量:531

381dba65fff0955628494aae2ff1fcce.png

人生乃一征途耳,其长百年,我已走过十之七八,回首前尘,历历在目,崎岖多于平坦,忽深谷,忽洪涛,幸赖桥梁以渡,桥何名欤?曰奋斗。


——茅以升


序言: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,也是最懂得幸福、最享受幸福的人。”奋斗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。所有的奋斗者,都是新时代的楷模。《国之脊梁: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》通过《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团队亲身采访、深度挖掘,精选了30余位科学界功勋模范人物,既有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国家优选科学技术奖获得者、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,又有“好看奋斗者”称号获得者。行政工会组织开展《国之脊梁: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》主题读书会,本期内容由集团公司亓雪南带来茅以升的故事。


幸赖桥梁以渡,桥何名欤?曰奋斗

“中国现代桥梁之父”茅以升的一生,是与桥深度绑定的传奇。他少年立志“造最结实的桥”,留学归来便投身祖国桥梁事业。1937年,他主持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,打破了外国人“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造桥”的断言。这座全长1453米的双层钢结构桥梁,不仅是中国公路铁路两用桥的里程碑,更在抗战烽火中上演了“先通车、后炸桥、再修复”的悲壮传奇——为阻挡日军南下,他亲自参与炸毁自己主持修建的桥梁,留下“抗战必胜,此桥必复”的誓言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主持修复钱塘江大桥,更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,用一生践行“桥魂即国魂”的信念。


我心中的工匠精神

读茅以升的故事,方知工匠精神是刻在骨血里的极致追求。他早年为研究桥梁力学,每天背诵100道桥梁公式,甚至因“用脑过度”咳血仍坚持学习;设计钱塘江桥时,他在400多个桥墩基础方案中反复比选,创造性采用“射水法”“沉箱法”等技术突破地质难关。最震撼的是,他将钱塘江桥的“炸毁与重生”视为特殊的“质量检验”——抗战胜利后,他带领团队在残垣中重建桥梁,发现被炸毁的桥墩竟仍符合设计标准。这种“把不可能变成可能,在断裂处铸就永恒”的执着,正是中国科学家工匠精神的缩影:以科学为尺,以担当为墨,在时代的浪潮中浇筑永不坍塌的精神脊梁。


结语


如今,茅以升主持修建的桥梁仍横跨江河,而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更具时代价值。在“中国桥”成为国家名片的今天,我们当以他为镜:学习他“科技报国”的赤子之心,在岗位上深耕细作、勇闯难关;发扬他“逢山开路”的无畏气概,持续深耕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发展理念。愿每一位奋斗者都能成为新时代的“架桥人”,以匠心筑梦,为祖国添砖加瓦。


  • 上海市松江区仓丰路1079号
  • 021-57827361
微信扫描二维码
关注我的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电话: (+86) 021-578273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