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cial responsibility
党群工作
【“玫瑰书香”女职工阅读活动】在偏见的冰原上凿出光的裂痕
发布时间:2025.08.22 浏览量:689

序言

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、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,切实加强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,深化“玫瑰书香”女职工阅读品牌建设,按照全总女工委关于开展“玫瑰书香”全国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要求,行政工会组织开展2025年“玫瑰书香”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。本期内容由集团公司江雪婷分享《她的实验室》。


640.png

书籍简介

当丽塔・考威尔在《她的实验室》中写下“身为女人,我只有把发现证明20次才能被认真对待”时,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剖开了科学界看似理性的表象下,那道深不见底的性别鸿沟。作为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4 年推出的重磅译作,这本书以美国顶尖微生物学家的六十年科研生涯为镜,映照出全球女性科学家共同的生存困境,更在字里行间闪耀着刺破偏见的智慧光芒。


这本书最动人的力量,在于它不仅揭示黑暗,更点燃希望。考威尔在书中记录的每一次抗争,都是女性科学家群体智慧的结晶:她们建立互助网络共享资源,通过联名信施压管理层,在学术会议上争取发言机会。这种团结精神,在译者柯宁描述的女性共创出版过程中得到延续 —— 从编辑到译者,从读者到分享会参与者,这本书本身就成为女性力量的见证。正如霍普金斯在改革后所言:"当我们不再沉默,世界开始听见我们的声音",这种集体觉醒的力量,正是改变的起点。


荐书理由


书中最震撼的篇章,莫过于南希・霍普金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抗争。这位分子生物学家带着卷尺丈量实验室空间的细节,堪称当代科学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画面。当她发现男性同事平均拥有 3000 平方英尺实验室,而自己仅能在逼仄角落安置 6000 只鱼缸时,这个精确到厘米的数字,将制度性歧视具象成可触摸的冰冷现实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即便在第九条修正案通过后,女教授的薪资仍比男性低 15%,终身教职女性半数无子女的残酷数据,揭示了科学界对女性的双重绞杀——既要她们在科研战场上拼杀,又要她们背负生育天职的枷锁。


这种困境在大洋彼岸同样存在。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承书隐姓埋名三十年投身铀浓缩研究,却在归国时被西方学界断言 "她本该得诺贝尔奖";张丽珠在 10 平方米陋室里用手工打磨的针头完成试管婴儿实验,保温桶运送卵子的场景,与考威尔在炭疽危机中领导溯源团队的身影形成跨越国界的呼应。这些杰出女性的遭遇证明,性别偏见如同地心引力般存在于全球科学界,而她们的突破,本质上是对整个科研评价体系的重构。


结语


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回望,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。当中国女性科技人才占比突破 35% 的同时,科研经费分配、学术话语权等深层问题依然存在。“考威尔”们的故事提醒我们,性别平等的实现不能仅靠个体奋斗,更需要制度性变革。正如书中麻省理工学院最终将 "不因家庭责任影响职业发展" 写入政策,我们同样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生育保障、科研评价体系,让每一个 "她" 的实验室都能沐浴在公平的阳光下。


合上这本书,那些在偏见冰原上凿光的身影依然在眼前浮现。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:科学探索的征程本就布满荆棘,而女性科学家需要同时劈开两座大山,一座是未知的科学迷宫,另一座是顽固的性别偏见。但正如斑马鱼透明的身体能映照生命的奥秘,这些勇敢的女性正用她们的坚持,让科学界看见更真实、更完整的人类智慧图谱。当我们在读后感中写下这些文字时,或许正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:在偏见的冰原上,总有人在凿光,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光的传递者。


  • 上海市松江区仓丰路1079号
  • 021-57827361
微信扫描二维码
关注我的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电话: (+86) 021-578273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