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
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、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,切实加强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,深化“玫瑰书香”女职工阅读品牌建设,按照全总女工委关于开展“玫瑰书香”全国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要求,行政工会组织开展2025年“玫瑰书香”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。本期内容由集团公司朱玮分享《此间鸟兽:文物里的中华文明》。

书籍简介
《此间鸟兽》以16种鸟兽(如蛙、鹿、狮、鹤、蛇等)为线索,串联起300余件文物(涵盖陶器、青铜器、书画、玉器等),跨越全球80余家博物馆的珍藏,深入挖掘动物意象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文化密码。作者任疆(北大与康奈尔大学背景的历史学者)通过文献与实物互证,揭示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、对生命的哲思,以及动物如何成为权力、信仰与情感的载体。例如:鹿的祥瑞隐喻:鹿谐音“禄”,象征官运与盛世(如《诗经》“呦呦鹿鸣”);狮子的权力叙事:非本土物种的狮子,早在西周被虚构为神兽,汉代才传入实物;鹤的仙道意象:鹤为“仙人之骐骥”(《相鹤经》),汉代熏炉以“龟驮鹤”造型寄托长生之梦。书中摒弃龙、凤等虚构神兽,聚焦真实动物,展现中华文明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浪漫特质。
荐书理由
本书打破文物研究的静态视角,赋予鸟兽以动态的文化生命,多维解读动物意象,激活文化的图腾基因。如狮子从西域传入后,迅速融入镇宅石雕、节庆舞狮、官制纹样;狐狸也曾是祥瑞“九尾狐”(《山海经》)。这种解读让读者重新发现:动物是古人理解世界的“语言”,至今仍潜伏于我们的集体意识中。
作者又以文物为“时间琥珀”,用细节还原历史场景,文物与文献互证,搭建时空隧道。从战国帛画中“御龙飞仙”的鹤,到春秋莲鹤方壶上振翅欲飞的青铜鹤,揭示楚人“驾鹤登仙”的生死观。文物在此刻不再是冰冷的展品,而成为古人精神世界的信使。
600余页的学术厚度下,文字却充满诗意,充满了文化厚重与轻盈的平衡。这种学术严谨性与叙事感染力的结合,使专业读者见深度,普通读者得趣味。
结语
《此间鸟兽》如同一场跨越五千年的对话,在鸟兽羽翼下,触摸文明的体温。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一件鹿形玉饰或狮纹铜器,书中文字让文物瞬间“复活”——鹿的轻盈脚步踏过《诗经》的草原,狮的怒吼震荡汉唐宫阙的基石。它提醒我们:中华文明的伟大,不在于拒万物于门外,而在于将异质元素化为己用的包容力。
翻开这本书,你触碰的不只是文物,更是先祖在鸟兽身上寄存的生存智慧、浪漫哲思与未泯童心。当现代人困于数字洪流时,或许这些穿越时空的鸟兽能教会我们:真正的文明,永远在现实与诗意之间寻找平衡。